北京2018年10月31日電 /美通社/ -- 10月29日,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51屆年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議以“新時代的中文報業”為主題,世界中文報業協會主席姜在忠、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張研農、新華社總編輯何平攜境內媒體、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共17個國家和地區的64個新聞媒體前來參會,130多位中文報業人士共議新時代下中文報業發展趨勢和改革方向。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主席姜在忠:“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主席姜在忠在發言中指出,中文媒體應立足“西方胃”,找準新坐標,抓住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隨著世界輿論格局的發展變化,傳統的傳播秩序也由過去的二元對立向多元互動轉變,“今天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有責任也有條件向世界宣講自己的主張,弘揚自己的價值,講好自己的故事,以獲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時也是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姜在忠向中文報業同仁發出倡議,希望海內外所有中文媒體自覺擔當起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和重任,以獨特的視角和國際化的表達,成為世界與中國相互認識的橋梁。中國的發展與世界中外媒體的壯大同頻共振,中國的國運關乎世界中外媒體的興衰起伏。無論是海內還是海外的中外媒體,要贏得讀者的青睞,就必須要報道好這個時代。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張研農:傳統報業轉型的思路逐漸明確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張研農著重介紹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概況以及中國媒體發展特別是報業發展的情況,共同探討媒體在新時代的轉型與發展。他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已進入新篇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逐步在人民的奮斗中夢想成真。在此背景下,傳媒產業規模逐步增長。互聯網業持續穩健的發展,讓傳播方式發生創新變革:可視傳播、移動終端、社交多媒體日益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陣地,中國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不斷融合,中國新聞事業在新時代煥發了新生機;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融合,提速升級,內容與平臺,渠道、技術管理一體化發展,中央廚房模式被采納,直播、音頻、短視頻成為新路徑。
新華社總編輯何平:新聞人肩負特殊歷史節點的特殊使命
新華社總編輯何平表示:本屆年會以“新時代的中文報業”為主題,共商新聞傳播大計、共謀媒體發展之道,具有特殊意義。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改革開放40年的奮斗。特殊的歷史節點,賦予新聞人特殊的歷史使命。面對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新方位,如何在新時代擔當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對外交流的推動者,是新聞人應當回答的時代命題,也是我們必須肩負的歷史責任。新華社作為中國國家通訊社,愿與世界媒體人一道,共同發揮“連接中外、溝通世界”的積極作用,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
宜信高級副總裁、首席品牌官呂海燕:國際化傳播的關鍵是用受眾都能理解的方式講好品牌故事
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品牌官呂海燕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或許我們也可以將企業視為媒體,而負責企業品牌傳播,要發現美、傳播美、放大美。”
呂海燕表示,全世界人口已經突破70億,這70億人口講著8000種語言,每種語言都有各自的靈魂和價值觀。能夠用國際化傳播語言,受眾都能理解的方式講好品牌故事,是傳播工作者重要的能力。
在年會慶典上,宜信、光大銀行、科大訊飛等22家優秀企業被授予“最具傳播價值中國民族品牌”獎項,以表彰他們在民族品牌走出去過程中作出的杰出貢獻。此次參選企業經過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嚴格篩選和評定,以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入選標準及范圍為基礎,甄選在扶貧、公益、創新等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品牌企業參與評審,并根據媒體報道量,讀者認知度,媒體負責人評價三大維度得出最終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