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2019年12月11日 /美通社/ -- 12月3日至4日,“2020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大會”在蘇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1200余名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家、高管及部分國家級人力資源產業園負責人參加會議。本屆大會以“新技術帶我們去哪兒”為主題,就人力資源服務業如何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實現行業變革,更好地為企業賦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為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創新大會”是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最為矚目的盛會之一,歷經六屆錘煉,已成為行業公認的“最值得期待、最接地氣、最具含金量、最具影響力”的行業活動之一,吸引了眾多業內乃至全球知名企業、專家學者的加入。演講嘉賓從自身企業和案例出發,分享從業經驗和新技術對整個行業未來的期許。51社保創始人兼CEO余清泉受邀出席了本屆大會并發表了《技術驅動破解人力服務業成本病》主題演講。
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成本病”難題
經濟學家鮑莫爾曾發現:制造業等生產力增長速度非常快,而服務業尤其是帶有個人服務性質的生產力增長相對緩慢。從而導致制造業產成品相對價格越來越低,而服務相對價格越來越高。服務業在很多領域具有“成本病”的特征,根據2018年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數據來看,國內共計3.5萬家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企業,從業人數64萬,平均每家企業從業人數只有18人。在經濟學視角上,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業市場仍然屬于低水平發育程度的市場。
從1990年到現在,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一直在提升,也就造成了一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悖論:一個為提高企業勞動效率而生、但自身效率仍然低下的行業。余清泉認為,“人力資源服務業是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級服務具有層次依附性,所以搞清楚生產性服務業才能理解行業的核心本質。”
技術驅動的人力服務業變革
很多人以為互聯網就是‘流量’,實際上技術天然具有效率優勢。技術驅動使得互聯網公司在流量獲取、用戶服務等各個方面獲得了全面領先的效率優勢。余清泉在演講中逐一分析了招聘、咨詢、外包、軟件4類商業產品的技術驅動,同時指出在不同商業產品中的發力點也是不同的:招聘信息類依靠互聯網的全面提升,咨詢類則必須依靠數據提升杠桿率,交付外包類依靠運營流程自動化和智能化,軟件系統類本身就是管理的技術化。
“互聯網+服務”能夠帶來的社保服務變革,以51社保擁有的30多項技術專利為例:使用100%在線SaaS平臺,全流程服務單引擎,唯一編號可追溯可查詢,將線下服務全流程線上化。大規模Ukey集成云服務器,RPA自動化機器人,最快3.6秒完成一條服務單,1小時可辦理1000條服務單,是人工效率50倍,準確度100%。余清泉認為“技術驅動會讓人力資源服務業如虎添翼,未來會涌現出更多互聯網+人力資源公司。”
人力服務業使用HRtech的3點提醒
在演講的最后,余清泉還為到場嘉賓分享了三個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首先,雖然要肯定技術驅動作用,但并非“唯技術論”,如果能夠注意商業模式設計重點的差異化,即使是零技術也可以在人力資源服務業有比較好的發展,而技術則是一項需要生存土壤的長期持續投入;第二,不能過度指望單一的工具賦能,管理思想提升更為重要。所有系統的背后都是管理思想,歷史上的很多事件都證明了單一的工具賦能失敗概率較大。人力行業也是現代服務業,要重點考慮現代管理模式、專業化分工和交付賦能;第三,所有技術創新都會帶來成本結構的改變。服務業特別容易遺漏“隱性成本”,而且很多從業者對成本結構缺乏精算,真正的創新都伴隨著成本結構的改變。
中國正在從制造時代步入服務時代,雖然第二產業仍是中國的強項,但第三產業的崛起是大勢所趨。51社保作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社保服務平臺,也將依托統一的服務平臺、統一的服務標準,行業領先的效率,幫助廣大企業控制用工風險、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員工福利。目前在全國各主要城市擁有109 家直營分公司,為40,000+企業客戶,700+上市企業提供高品質、高效率的直營服務,51社保立志成為更靠譜的行業底層云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