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6月5日 /美通社/ -- 5月19日,數據調研機構艾瑞咨詢發布《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該文件顯示,2019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已達1769億元,相較2013-2017年需求爆發時期數據,市場增長率有所放緩。
從各項數據表現來看,隨著近年來的逐步擴張,醫美市場供需兩側都出現了新的調整方向和關注點。邁入后疫情期,在目前復雜的經濟形勢下,醫美行業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同時也帶來了行業的深度思考。
市場進入調整期,“裸泳”大軍大概率被絕殺
《白皮書》指出,除了各類型機構面臨盈利減少、供需不平衡等因素外,市場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在于醫療美容機構、從業醫師資質的混亂,以及醫療美容事故的頻發,導致消費者出現觀望情緒。在本次報告中,出現了幾組讓人觸目驚心的數據:目前,合法經營醫美機構僅占行業的14%,合法從業醫師僅占行業的28%,而市場流動的針劑的正品率僅為33.3%。
面對目前行業內出現的亂象,政府和行業推出一系列打擊措施。4月,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5月21日,人民健康舉辦了兩會“健康中國人”之中國醫美自律與規范發展座談會。會上,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聯合新氧發起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
在“疫情影響”和“行業調整”的雙面夾擊下,以往無資質、無差異化的“裸泳”大軍大概率會被絕殺出局,而勝出者不但能夠回歸醫療本質,建立全方位的風控規范體系,還將回歸商業本質,擁有真正“以客戶需求”倒推的產品體系,最終實現化危為機,持續發展。
打造醫美“閉環”商業模式, “多保險”助客戶安心求美
一個真正健康的醫美行業,首先是一個安全的行業。然而中國整容美容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年都有超20,000起由于醫療美容導致毀容的投訴記錄。如此龐大的負面數據,給整個行業的聲譽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白皮書》對醫美行業安全隱患進行了剖析,發現主要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無資質醫生的存在,醫生的無證行醫,導致“求美記”演變成“歷險記”的事件頻頻發生;二是假藥、劣藥頻出。肉毒素、玻尿酸等醫美藥品藥劑造假,時刻危害消費者安全健康;三是營銷導向下的“畸形”升單。面對獲客成本高昂,留客難等現狀,醫美行業部分企業為升單,頻頻引導邁入門內的客人購買超過其實際需求的整容項目,這一行為也助推近幾年整容低齡化現象的出現。
從以上三點不難看出,傳統商業模式下各環節人力、產品和經營成本的提升是導致亂象頻發的深層原因。所以,想要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商業模式的創新是一個突破口。
而在業內以“零客訴”著稱的針美匯專科,目前已實現“閉環式”的商業模式創新。作為以技術驅動發展的醫美知名企業 -- 上海歐邦醫療旗下醫療級高保養自修復抗衰連鎖專科品牌,針美匯以其背后多項“針”功夫,引起廣泛關注。行業資深專家帶領資質完備的醫生團隊,二十余年專注創新。專業過硬的技術,不斷更新迭代。該品牌目前已申請獲得十五項國家專利,其中自有的“歐邦針美匯營養復配液”、“歐邦針美匯專屬注射器”已投入使用。全國統一透明的價格、自主研發產品的完整閉環式交付,使『針美匯』在市場上獲得眾多好評,成為更多用戶信賴的選擇。作為為數不多同時具備核心技術、人才培養、自有產品、醫院連鎖的醫美企業,針美匯正走在行業的前端。
“抗衰”項目成為醫美行業的新增長點
除了安全問題引人關注,本次報告中的數據還透露出一個新的行業風向:近7成醫美用戶購買過皮膚美容類項目,這其中大量是抗衰項目。
從去年消費訴求激增92.64%開始,“抗衰”概念受到行業追捧。越來越多的中高檔化妝品開始涉足抗衰領域,推出抗衰抗初老系列產品。而大量機構也開始推出熱瑪吉等抗衰項目,一時間成為求美者首選。從發展趨勢看,抗衰類項目未來將有可能取代整容類、注射類成為醫美行業主流。同時,如何以抗衰級品項達到整容級效果,成了至關重要的課題。
面對消費者市場日益抗衰需求,針美匯品牌創始人崔海茹院長認為:“抗衰并不只是肌齡重塑,還需要在找到一種合理的審美自洽的同時,保證消費者的安全。
在多年的研究中,由崔院長帶領的醫生團隊發現,通過激發人體自愈力可有效抗擊多種疾病,其中自體修復力就是對抗衰老的有力武器。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針美匯』“小針自體修復技術”應運而生。自品牌發展至今,技術已歷經4次迭代,幫助眾多愛美人士更安心、更快速地抗擊溝紋、凹陷、疏松、脫垂等衰老問題。
通過針美匯自修復抗衰,或許60歲不做老太太,可能真的不是一個夢想。
巴菲特曾經說過:“只有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誰在裸泳。”而在如今熱火朝天的醫美市場泡沫破滅后,如何以理性、過硬的實力脫穎而出才是關鍵。
醫美行業承載的是無數人對于“美”的期待,在任何時期,我們都應該強調行業的“醫療本質”,妥善解決每一個愛美者的專屬需求。相信在經歷短暫的調整期后,會有更多像『針美匯』這樣的專注技術,懷抱醫者仁心的品牌涌現,逐步形成更加健康的行業發展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