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業是我國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以文旅產業為主營業務的央企,華僑城一直依托兩者的深度融合發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近年來,在數字化戰略布局下,華僑城不斷借助技術手段對旗下文化和旅游產品進行創新,并與浪潮信息攜手通過超融合方案搭建智能化運營管理體系,整合景區旅游數據,助推文旅數字化融合,實現了產業運行全域監測、旅游預警預測分析和景區運行管理、業務協同發展。
北京2022年1月26日 /美通社/ -- 在文化旅游行業,AR、VR、人工智能等數字化場景已經在景區、酒店、旅行社等大規模普及和應用,智慧服務、智慧游樂、智慧營銷等理念和技術也已深入到企業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數字技術已經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成為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要素。
以數字化為手段 華僑城打造智慧文旅產業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僑城”)成立于1985年,從深圳起步開創了“旅游+地產”的先河,后逐步將這一商業模式復制到北京、上海、成都、武漢等地。在“文化+旅游+城鎮化”、“旅游+互聯網+金融”、“科技+產業+園區”創新發展模式引領下,華僑城積極踐行文旅融合等國家戰略,深化企業數字化轉型。
華僑城從2012年開始進行數字化建設布局,啟動了“智慧華僑城”戰略,創建“智云慧眼”數字化管理中心,逐步將線下業務線上化,完成了標準、產品、資金、數據統一,推動精細化與智能化管理與運營。目前,華僑城數字化戰略已經全面覆蓋集團所有旅游企業,并持續探索數字技術與業務運營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促進的有效路徑。
目前,華僑城在全國運營和管理景區近80家,2021上半年接待游客達到2848.2萬人次,同比增長243.3%,面對如此快速的增長,華僑城依托信息科技平臺和數字化手段,分析顧客消費需求,實現淡旺季不同需求與餐飲、住宿等景區資源的精準匹配,保障了游客旅游體驗。
安心、高效、便捷 浪潮信息助力華僑城跑出發展“加速度”
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管理景區資源成為了亟需解決的問題,景區目前信息化業務系統大都采用傳統物理架構單機部署,在旅游旺季,業務系統性能瓶頸現象頻發,如部分售票系統和門禁系統響應速度慢,難以應對業務系統的高并發,不僅拉低業務運行效率,還影響景區旅游體驗;同時“煙囪式”架構使得計算資源無法共享和實時按需擴容,運行一般業務系統的計算資源被閑置,關鍵業務系統在應用峰值卻資源不足;景區數據存儲空間告急,需要重新采購存儲硬件部署時,無法按需實時擴容;部分設備使用期限超過5年,老舊、過保使得業務系統的穩定性和數據安全性難以保障。
為解決當前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華僑城及各子公司開展了輕量化虛擬融合平臺的建設,依托計算虛擬化、分布式存儲、軟件定義網絡等技術,整合IT基礎設施資源,構建統一的虛擬化資源池。通過部署浪潮超融合平臺進行景區業務系統升級,在集群各節點中均配置1.92TB SSD和6TB HDD作為數據存儲空間,浪潮InCloud Rail高性能節點設計,使部分對性能要求高的業務始終運行在SSD層上,提供強有力的性能保障,有效解決旅游旺季業務高并發時的性能瓶頸問題;采用超融合架構構建輕量化虛擬融合平臺,不但解決了前期業務部署成本高的問題、同時大幅度節省50%以上的機房空間。
浪潮信息超融合平臺完成部署,整合系統資源,加倍提升了系統性能,并且能夠滿足近幾年業務擴展需求。同時大幅度降低產品上線業務周期,從機器開箱上架到業務上線,交付人天減少至原有架構的20%;平臺環境一鍵巡檢,狀態告警提示等,相較于傳統IT建設模式降低了90%客戶的運維成本;同時還滿足景區關鍵業務數據無縫對接華僑城智云慧眼旅游服務管理體系,對內實現華僑城用戶、資源和營銷的整合,對外輸出平臺技術服務能力,為華僑城高效智能管理運營提供支撐。
華僑城IT部門相關人員表示,相比原來的獨立硬件服務器部署,超融合系統在應用系統遷移、備份數據效率提高很多,提升了公司IT管理水平,減少了系統維護工作量,實現了業務穩定性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