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9月5日 /美通社/ -- 9月4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一把手發布?京華巡禮"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北京經開區對外發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北京經開區",也稱"北京亦莊")正加快建設全域人工智能之城,目標是把經開區打造成為一個城市級工程實驗平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介紹,北京經開區堅持以場景應用牽引技術創新,系統性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生產生活的路徑機制。目前,經開區以"一模一案、一業一策"為推進機制,構建了"要素、產業、平臺、場景、生態"五大支撐體系。
具體來說,一是強化要素協同。北京經開區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優勢、創新人才優勢、數據資源優勢,聚焦"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持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迭代。制定體系性專項政策,發布"AI20條""數據20條"等系列產業政策,通過1億元算力券、1億元模型券、1億元數據券等專項支持,有效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打造高性能算力集群,建成北京最大、全國領先的北京亦莊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5000P高性能智能算力投入使用,啟動建設京內最大單體算力中心,規劃算力規模超3萬P。打造專家級語料底座,用好北京人工智能數據訓練基地,推動完成"監管沙盒"3.0版迭代,發布全國首個場景化、字段級數據出境負面清單,累計開放200余個高質量數據集、覆蓋20個行業。
二是聚焦產業引領。當前,經開區大力布局高性能智算、軟件智能、數據智能、智能硬件等核心賽道。啟用網絡互聯創新研究聯合實驗室,開展全國首款超節點服務器攻關,全市首個智算服務器"黑燈工廠"將于年底正式投產,智算產業以每年百億級增量持續躍升。建設微顯示產業集聚區,推進中試研發、微納級光學器件、整機組裝等全鏈布局,加速以AI+XR眼鏡為代表的新型智能終端產業發展。全球首發開源3D大模型、類Sora視頻生成開源模型打開內容生產的新空間,謀劃重組通明湖研究院,聚焦未來操作系統提升全棧智能化能力。
三是加速平臺支撐。北京經開區"AI工廠"構建數算模用一體化支撐能力,打造算力廣場、數據商城、模型超市、調優工場四大核心模塊,打通人工智能開發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建設"模力方舟"國際開源社區,依托國內最大的開源社區Gitee的1300萬工程師,持續發布具有影響力的開源模型、數據集,開展全國首個開源人工智能比賽。國家級軟硬件測試驗證中心發布全棧測試能力清單,支持形成自主軟硬件生態"中國方案"。北京人工智能標準化研究院正式掛牌,牽頭開展包括大模型測評標準等20余項國家標準研制工作。
四是深化場景驅動。大力支持垂域模型賦能產業發展,承擔醫療健康、制造、智能網聯、人形機器人"一區一品"戰略任務,國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跑出世界首個機器人半馬冠軍,北京首個政務領域大模型服務平臺"亦智"上線,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的能力圈、產業圈、生態圈持續繁榮擴展,國家人工智能醫療健康基地擬落地Biopark,國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基地落地亦莊新城,帶動產業加速升級。建設人工智能場景創新研究院,圍繞醫藥、教育、政務、制造等領域,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開展技術聯合攻關和大模型應用,累計發布超50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訂單,為大模型行業應用樹立一批典型標桿。
五是抓實生態賦能。重磅打造"模數世界"人工智能新質產業社區。分三期釋放50萬平方米"模數世界"新質產業社區,啟源、進化、領航三大部落,構建"精準服務+場景試驗+共性支撐+產業引擎+商業推廣"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覆蓋從初創到龍頭的全周期支持。啟源部落實現"開園即滿園",150余家企業申請,40余家注冊落地。常態化舉辦"Demo Day"路演、模數出海成長營、生態雨林大會、通明湖論壇等30余場活動,累計吸引線上線下萬人參與,引發超百萬曝光。
今年上半年,北京經開區發布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加快建設全域人工智能之城的實施方案(2025)》,布局30項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全域人工智能之城。
劉力表示,到2025年年底,北京經開區計劃建成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集群,面向社會開放100個標志性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聚集人工智能產業鏈核心企業600家,實現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