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2年3月24日 /美通社/ -- 當前,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已是國際趨勢,成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標配,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將ESG融入發展戰略,90%的標普500公司均已發布ESG報告。
隨著2020年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雙碳”、“ESG”、“綠色金融”又一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3月16日,科技創新局和社會責任局的成立,更加明確了ESG對于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
在大部分企業初識ESG并開始行動的時候,作為中國領先的創新驅動型制藥公司,翰森制藥早已在全球ESG賽道中嶄露頭角。2021年末,國際權威指數公司MSCI(明晟)更新了ESG評級,憑借在公司治理、科研創新、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優異表現,翰森制藥ESG評級由此前的BBB級提升至A級,這一成績超越全球83%的生物科技公司。
翰森制藥是國內排名前列的制藥公司,近幾年的創新藥業務可謂成績斐然。2021年上半年其創新藥業務板塊總收入為12.6億元,同比增幅超過60%,占翰森制藥總收入的28.5%,相比2020年同期18.9%的占比再有大幅提升。
但若僅僅將目光都集中于產品市場,并不能完全看清翰森制藥的可持續競爭力全貌。
當今時代,新的商業價值理念逐漸成為主流,企業應以負責任的方式運營,并積極參與解決環境及社會問題。將ESG因素融入企業評價和估值模型,是大勢所趨,這無疑會給企業帶來強大的挑戰。
但對于翰森制藥來說,自2019年選擇在以“ESG監管嚴格”著稱的港交所上市的那一刻起,便已經做好充足準備。
不斷完善ESG治理架構 彰顯翰森可持續發展決心
正如良好的變革需要來自頂層的驅動力,有效的ESG要求企業具備整合ESG要素的強大領導力。因而需要搭建適宜的ESG治理架構,推動ESG監督和管理職責也就成為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港交所在2019年重新修訂了《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其中的第一條規定就與ESG管治架構相關。
目前,將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體系,通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由上至下組成“董事會審議 -- ESG委員會推進 -- ESG工作小組執行”為鏈條的ESG治理體系,是一種與國際接軌,對ESG水平要求最高的管治方式。
2020年8月,翰森制藥在首份ESG報告中宣布在董事會下設ESG管治小組,確保了ESG管理得到有效執行。2021年6月28日,翰森制藥向港交所提交了成立ESG委員會的聲明,形成了由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組成的完備治理架構。
在此之后,翰森制藥的ESG管理層接連審議了多個相關議題,并于12月23日發布了包括反腐敗、負責任營銷、多元化、舉報及舉報人保護四大集團ESG政策,切實履行了董事會和ESG委員會的應盡職責。
翰森制藥的員工多元化政策詳細闡述了集團在員工招聘、人才發展、創造安全工作環境等方面對于女性的支持和保護。事實上,多年以來翰森制藥都以尊重性別平等和多元化為經營方針,2020年,女性高級管理人員占比25%。
翰森制藥的ESG治理架構不僅完全匹配港交所ESG企業管治的最高要求,集團層面積極的ESG行動也成為整個行業的示范樣本。
不止于ESG,翰森更要做到ERSG
在《“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為行業發展擘畫的藍圖中,特別提出“堅持創新引領”的基本原則,把創新作為推動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醫藥企業除了關注傳統的反貪污、員工發展等ESG議題,還應關注研發創新(R)領域議題,ERSG表現將更全面地反映醫藥業公司的穩健經營、持續發展能力。
作為國內少有的創新驅動型制藥公司,翰森制藥從成立之初就將創新研發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2021年上半年,翰森制藥研發投入6.87億元,同比增長44.2%,占總收入的比重達15.6%,可見翰森制藥的創新藥研發投入在持續加大。
翰森制藥也是研發團隊規模最大的中國制藥公司之一,擁有位于上海、連云港和常州、美國的四個開發中心,超過1600名的研究人員。
目前翰森制藥已成功獲批6款創新藥,在研藥物百余個,20多個創新藥進入臨床階段。已成功獲批的6款創新藥包括 -- 2022年獲批的昕越(伊奈利珠單抗注射液),2021年上市的恒沐(艾米替諾福韋片),2020年上市的阿美樂(甲磺酸阿美替尼片),2019年上市的豪森昕福(甲磺酸氟馬替尼片)、孚來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2014年上市的邁靈達(嗎啉硝唑氯化鈉注射液)。
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和專業的研發團隊為也為我國自研藥打開了更廣闊的發展機會,公司已連續多年蟬聯工信部“中國醫藥研發產品線最佳工業企業”榜單全國前三強,2021年用于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承認患者的恒沐也榮獲“2021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鏈創新風云榜”標桿獎。
出色的研發能力背后是翰森制藥對產品質量的保障。按照“全員、全過程、持續改進”的質量方針,翰森制藥建立起從產品研發、生產到上市全生命周期質量的管控體系。
盡管多年來未有發生召回事件,但為了評價產品召回的有效性,確認召回體系全時正常運轉,翰森制藥每年都會進行藥品召回模擬演練,確保在各個環節保障患者吃到的每一粒藥都是放心藥。
得益于高標準的質量管控,翰森制藥在社會范疇的“產品質量與安全”評價指標中,也獲得了MSCI的出色評價。
不僅如此,在2021年第五批國家藥品集中采購中,翰森制藥再次有5款優質藥品成功中選,分別為澤菲、昕美、恒捷、孚來霖和澤暢,5款藥品在抗腫瘤、抗感染、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等領域大幅降低患者用藥負擔。翰森制藥致力于以高質量藥品惠及更多患者,帶來更多社會效益。
綠色是翰森可持續發展的不變底色
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1年初發布的《全球風險報告2021》顯示,氣候風險已成為未來十年內發生可能性最高的風險。近年來,作為ESG風險的一部分,氣候風險因其高度不確定、非線性和影響持續而廣泛等特性引起了投資機構與企業管理者的高度關注。
就在四個月前,港交所剛剛發布了《氣候信息披露指引》,明確了企業識別氣候風險與機遇的重要意義,并擬于2025年或之前強制實施符合TCFD建議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
氣候相關財務披露特別工作組(TCFD)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成立于2015年12月,其披露建議可以協助投資者和公司決策者能夠更準確地識別和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許多大型跨國企業均已采用TCFD框架進行氣候分析與披露。
但在國內,目前只有少數ESG管理能力出眾的企業才會超前意識到使用TCFD分析氣候風險是一項迫切的企業行動,而翰森制藥就位列其中。
翰森制藥在2020年ESG報告中詳細分析了氣候變化的潛在風險,包括“雙碳”目標下環保節能的投入增加、包裝材料成本上升帶來的供應鏈穩定性影響、廢棄物排放等環境管理成本加大等,每一項風險分析與其主體業務緊密關聯,說明企業的氣候風險管理并不是“紙上談兵”,在切實考慮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之外,也努力找尋新的機遇。
國際研究表明,在主要制藥中心的藥品生產設施附近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統中,殘留的藥物含量很高。這可能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和生活,包括皮膚疾病,魚類死亡和牲畜中毒。藥物污染日益被認為是對全球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威脅。
翰森制藥深知藥企的環境責任,在主要生產運營場所全面推行環境管理體系,2020年投資1200萬元對車間尾氣進行治理,并建立固廢管理臺賬對固廢防治進行問責制記錄。2020年翰森制藥的各項環保指標在符合法規要求的同時,碳排放強度只有每單位產值0.09噸,遠超目前國際同業水平,被MSCI認定潛在溫升僅有1.82攝氏度,完全符合了《巴黎協定》2攝氏度的溫升目標。
在關注自身氣候治理的同時,翰森制藥也用實際行動為氣候變化引起的受災地區承擔起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2021年,面對河南持續遭遇的極端降雨,翰森制藥通過香港中聯辦捐贈600萬元現金和600萬元救援物資,持續支持前線醫療需求。
持續落實ESG戰略 助力中國高質量發展
踐行ESG理念需要企業在兼顧國際規則的同時切實考慮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實現社會與經濟的價值共創。“新興市場之父”馬克·麥樸思將ESG解釋為“好的、善良的、有責任感”并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商業模式。
翰森制藥通過不斷創新ESG實踐,先后獲評“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工廠”、“中國醫藥企業社會責任優秀項目”等榮譽,不僅實現了ESG評級的提升,也被納入恒生國指ESG指數,讓更多投資者看到了翰森制藥的可持續發展競爭力。
“做優民族醫藥,做強中國創造”。翰森制藥始終以改善人類健康與生命質量為己任,將對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責任融入公司的經營理念,通過ESG管理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助力“健康中國2030”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