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8月28日 /美通社/ -- 近日,北京亦莊創新發布消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北京經開區,又稱北京亦莊)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抓手,圍繞企業信用修復的全流程全環節,打造經開區特色的"一件事"服務體系,在全市率先實現"信用修復一件事"優化落地。
北京經開區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石雨介紹,"信用修復一件事"通過推動信用修復工作集成辦理、創新實施全流程跟蹤服務、強化數據分析與數字化運營等方式,助力企業線下辦理"只跑一窗"、辦理時限壓縮一半,快速完成信用修復,今年以來,已為近1400家企業減負增信、輕裝前行。
變"分散辦理"為"集成服務" 辦理時限壓縮一半
石雨介紹,北京經開區將行政處罰信息、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三類信用修復納入"信用修復一件事"的范疇。凡符合這三種類型且滿足相應修復條件的企業,均可通過線上線下兩個渠道申請信用修復。線上重點依托北京市政務服務網"高效辦成一件事"線上入口及"信用中國"平臺,提供統一的信用修復渠道;線下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信用修復一件事窗口",提供標準化咨詢、指導與辦理服務,實現線上"只用一網"線下"只對一窗",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
同時,經開區借助流程優化與系統重構,將原先多部門分散辦理轉變為"一窗受理、一次辦結",顯著減少企業辦事環節和跑動次數,并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限。石雨透露,"以市場監管領域處罰信息修復為例,企業的辦理時限將由22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相較全市的辦理時限壓減了5個工作日。"
變"被動修復"為"主動引導" 防范再次失信風險
石雨介紹,針對企業信用修復知曉率低、操作不熟等問題,經開區創新開展信用修復行政處罰"一案多送",對于受到一般行政處罰的市場主體,執法部門在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時,同步推送《信用修復提示單》《信用修復辦事指南》及《信用修復流程圖》,真正在失信信息產生的源頭,實現修復權益的即時告知,幫助企業及時了解修復權益和路徑,由被動修復轉變為主動修復。
在此基礎上,經開區依托智能外呼與短信平臺,推出了"四次提醒"服務。在受到行政處罰時、最短公示期屆滿前7天、屆滿后30天、完成修復后等關鍵節點智能提醒企業并及時反饋辦理結果,確保企業心中有數、行動有方。同時,經開區還開展事后跟蹤服務,當相關政策法規更新時,根據企業畫像和標簽實現自動精準推送提示,防范再次失信風險。
深化數據賦能 構建"數智化"信用治理新格局
依托區域一體化大數據平臺,經開區全面匯聚并深度挖掘失信行為數據,通過多維度動態分析高頻易發領域、地域分布、主體特征等信息,智能識別共性風險和突出問題,并通過數據共享為"審管執"部門提供工作支撐,實現"數據—研判—應用"的治理閉環。
同時,經開區創新建立數字化運營模式,構建了覆蓋全流程的改革成效指標體系和可視化監測看板,對信用修復辦理效率、企業滿意度、風險趨勢等關鍵指標進行實時追蹤和智能預警,推動改革業務流程的持續優化,形成"監測—分析—優化—反饋"的持續改進機制,真正做到改革閉環,全面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
下一步,經開區將持續深化"信用修復一件事"改革,推動信用修復服務從"能辦"向"好辦、智辦、愿辦"轉變,助力更多企業重塑信用、輕裝前行,為構建誠信自律、規范有序的營商環境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