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10月9日 /美通社/ -- 近日,國際血液學期刊Blood Advances雜志發表了陸道培醫學團隊一項前瞻性臨床研究,張弦主任為第一作者,陸佩華院長為通訊作者,題為《Efficacy and safety of BCMA nanobody CAR T-cell therapy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plasma cell myeloma》(BCMA納米抗體CAR-T細胞療法在復發/難治性漿細胞性骨髓瘤中的療效與安全性),報道了應用納米體的BCMA CAR-T細胞治療多線治療后難治復發的漿細胞腫瘤的突破性臨床研究成果。
研究背景
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 MM)患者,尤其是伴有髓外病灶、中樞神經系統(CNS)侵犯或高危遺傳學異常的患者,預后極差。B細胞成熟抗原(BCMA)CAR-T細胞治療為這類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但傳統單鏈可變片段(scFv)構建的CAR-T療效受抗原丟失、免疫原性和細胞持久性限制。本研究評估一種新型雙納米抗體(dual-VHH)BCMA CAR-T細胞的安全性和療效。
研究方法
研究共納入27例復雜/高危的R/R 漿細胞腫瘤患者,其中包括22例多發性骨髓瘤,4例漿細胞白血病、1例間變型漿細胞瘤。其中,11例伴多發髓外病灶(含3例CNS侵犯)及11例高危遺傳學異常患者(如TP53突變)。患者接受1×10^6/kg(范圍0.3–2×10^6/kg)劑量BCMA CAR-T細胞靜脈回輸。主要終點為總緩解率(ORR)及安全性,次要終點包括緩解深度、緩解持續時間(DOR)、無進展生存(PFS)、總生存(OS)。
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BCMA CAR-T細胞輸注后3個月的總體緩解率(ORR)達到100%,深度緩解率(CR+VGPR)81.5%,中位緩解(DOR)持續時間11個月(2-36個月)。高危遺傳學患者3個月CR率72.7%,1年PFS 65.5%,3例CNS患者均緩解,其中2例達CR,間變型漿細胞瘤患者經治療后骨髓MRD轉陰,腫瘤顯著縮小,運動功能恢復。
安全性方面,該治療的不良反應主要為低級別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和輕度神經毒性,主要并發癥為感染,可通過積極干預得到管理。
結論
雙納米體的BCMA CAR-T療法在治療多線治療后難治復發的漿細胞腫瘤患者中顯示出很好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特別是在高危患者,包括伴有髓外病灶、高危細胞遺傳學異常、漿細胞白血病及間變型漿細胞瘤的患者中表現出良好效果。該研究為優化BCMA CAR-T治療策略、改善漿細胞腫瘤患者長期預后提供了有力證據。
作為國內最早涉足BCMA CAR-T治療的中心之一,截止目前,陸道培醫療團隊已完成百余例BCMA CAR-T臨床應用,在髓外病變、中樞神經系統侵犯以及多線復發患者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本次發表的臨床研究數據進一步驗證了納米抗體BCMA CAR-T的顯著優勢,為制定更為精準的臨床治療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來,陸道培醫院將持續深耕CAR-T細胞治療領域,深入探索其與造血干細胞移植、抗體藥物及小分子靶向藥物的聯合治療策略,致力于推進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路徑,惠及更多國內外患者,切實提升其生存質量與長期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