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2025年10月20日 /美通社/ -- 盡管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和政策不確定性令市場承壓,全球經濟依然彰顯出韌性,今年全球航空貨運需求增長保持正向態勢,但通脹風險、貿易摩擦及能源政策轉變仍在影響行業前景。
航空貨運需求增長規模顯著攀升。根據DHL九月底在"航空貨運市場觀察更新"主題網絡研討會上所分享的全球航空貨運數據,今年前七個月受亞洲區域內航線及亞歐航線驅動,全球航運需求增幅約達6%,而亞美貿易線路增長相對滯后。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數據同樣釋放積極信號:截至今年八月份,航空需求已持續六個月擴張。以貨運噸公里(CTK)計算,總需求增長4.1%,而這主要得益于高價值商品從海運轉向空運。這其中的關鍵動因是貨主們正竭力規避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風險。這種關稅不確定性還導致部分貨流從北美轉移,從而助推亞歐、亞洲區域內、亞非及亞洲-中東航線實現更強勁增長。
增長三引擎——亞洲、中國與電子商務
這一轉變也使得亞洲各地的區域需求保持堅挺。得益于穩健的貿易流動和強大的區域內聯系,亞太地區航空貨運持續保持上升趨勢。主要貿易航線預計將實現穩健增長。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是今年全球空運市場的明顯贏家。這得益于東盟繼續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據中國海關數據,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5.57萬億元,增長9.6%,占外貿總值的16.6%。
中國-東盟關系已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已經全面完成,這將為雙邊經貿關系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區域和全球貿易注入更大確定性。
科技和人工智能相關設備已成為今年航空貨運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25年上半年,高科技產品出口增長12%,帶來了超過20萬噸的空運需求。同時,溫控貨物運輸量增長了8%。這些細分品類和航線預計將在今年剩余時間里繼續保持最活躍的勢頭。
盡管美國取消800美金以下"小包免稅"政策后業界預期此舉將導致需求放緩,但電子商務仍然是空運需求的關鍵驅動力。美國的關稅政策轉變已使賣家和物流供應商重新評估其業務模式,如今有更多貨流通過跨太平洋航線的B2B2C和B2B渠道運輸,而非直接面向消費者。
運力滯后與海運受阻背景下的前景展望
航空貨運需求堅挺的另一面,是供應面的持續緩慢擴張。根據九月份發布的《DHL空運行業現狀報告》,全球空運運力自2025年5月以來持續疲軟,主要原因是貨機可用運力出現兩位數下降。
盡管客機腹艙運力提供了一定緩解,但不足以抵消整體運力下滑或推動增長。因此,平均運價略高于去年同期。報告還指出,即期運價已出現溫和上漲,但隨著承運商根據需求和運力變化實時調整定價,預計波動性將加劇。
因此,貨主應為旺季期間潛在的運價上漲做好準備,并預留彈性空間,特別是對于時效敏感或季節性貨物。
運輸研究咨詢公司(Transport Research Advisory)董事總經理克雷布特里(Tom Crabtree)指出,海運供應鏈日益加劇的中斷也可能使空運受益。他表示,集裝箱運價的快速下跌,以及隨之而來的承運人削減運力和取消航次,將在未來幾周內推動貨主考慮空運方案。
然而,空運市場面臨的真正考驗,是如何在不斷變化的貿易形勢下保持這一增長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