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10月31日 /美通社/ -- 近日,陸道培醫院血液科張弦主任一項關于CD7 CAR-T后免疫重建的最新臨床研究成果—"Immune reconstitution after CD7 CAR-T cell therapy for refractory/relapsed acute T-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blastic lymphoma (R/R T-ALL/LBL)"發表于國際知名血液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英國血液學雜志)。該研究系統評估了復發/難治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R/R T-ALL/LBL)患者在接受CD7 CAR-T細胞治療后的三個月內的免疫重建特征,為全球廣泛關注的CD7 CAR-T后免疫缺陷風險問題提供了重要臨床證據。
研究背景
CD7 CAR-T細胞治療在復發/難治性(R/R)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療效,但由于其靶向T細胞抗原CD7,在CART后是否會引起T細胞的缺失而導致的嚴重免疫缺陷,始終令人擔憂。而迄今為止,沒有明確臨床數據的給以相關解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比較了60例接受CD7 CAR-T(NS7CAR-T)治療的R/R T-ALL/LBL患者與60例接受CD19 CAR-T治療的R/R B-ALL患者,CAR-T治療后短期的感染發生率及免疫細胞亞群變化。觀察時間為自CART細胞輸注起,直至進行同種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或最長隨訪3個月。
研究結果
結果顯示,兩組總體感染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36.67% vs. 24.56%,p=0.24),但CD7 CAR-T組早期免疫效應細胞相關血液毒性(ICAHT)Ⅲ–Ⅳ級發生率顯著高于CD19 CAR-T組(33.9% vs. 16.7%,p=0.03)。輸注后分析發現,CD7(+) T細胞明顯減少,而非CAR-T來源的CD7(-) T細胞顯著上升,其比例在第28天中位值達84.4%(范圍:22.1%-99.9%)。同時,隨著CD7(+) NK細胞的清除,CD7(-) NK細胞幾乎完全占據主導地位。
結論
研究表明,CD7 CAR-T治療雖然清除了CD7(+) T細胞,但并未導致短期感染率升高。非CAR-T來源的CD7(-) T細胞和NK細胞可以迅速擴增與補位,維持免疫系統平衡。這一結果提示,CD7 CAR-T與CD19 CAR-T因作用靶點所屬譜系不同而呈現出獨特的免疫重建機制。
作為國際公認的T細胞惡性腫瘤治療前沿領域,CD7 CAR-T療法長期面臨"有效但免疫缺陷風險較高"的臨床顧慮,這項研究為全球同行提供了大樣本、系統性的CD7 CAR-T免疫重建分析數據,為T系白血病/淋巴瘤的精準治療和免疫管理提供了堅實的科學依據,對制定CD7 CAR-T治療后的綜合管理策略(包括感染防控、免疫監測和移植時機)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同時,也標志著陸道培醫學團隊在T細胞惡性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持續引領與創新實踐。
未來,陸道培醫院將持續深耕CAR-T細胞治療領域,深入探索其與造血干細胞移植、抗體藥物及小分子靶向藥物的聯合治療策略,致力于推進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路徑,惠及更多國內外患者,切實提升其生存質量與長期預后。
作者簡介
主任醫師,血液學博士。擅長各種良性惡性血液病的MICM(形態、免疫分型、染色體、融合基因、基因突變)綜合診斷,并根據相應結果進行危險度分層分層,給以相應個體化治療。擅長惡性血液病治療,特別是各型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的化療、靶向治療和CAR-T治療。在復發/難治惡性血液病方面積累大量經驗,參考國際最新藥物和免疫療法,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擅長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無論是初治還是復發均有大量成功經驗并發表相關文章。擅長自體移植治療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