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析微時代危機特點及應對危機的有效舉措
-- 危機進入微時代,網民情感成重要驅動因素
上海2012年2月9日電/美通社亞洲/ -- 隨著社會化媒體全面步入微時代,2011更是“微”機四伏、“微”機頻發的一年,從郭美美炫富門到723甬溫線事故,從故宮失竊門到雙匯瘦肉精事件,各類危機事件成為社會化媒體上持續熱議的話題,甚至危機本身就是從社會化媒體直接引發。為推進對微時代危機管理的研究和實踐,奧美公關攜手CIC聯合發布了《微時代危機管理白皮書》,探討微時代危機的特點及其對企業組織的意義,以指導企業、組織應對并化解微時代的危機。
“微博已成為引起危機爆發及加劇危機傳播的重要平臺,微時代危機中,網民的情緒化表達和個人情感的流露成為推動傳播的重要驅動因素。品牌影響力越大,用戶群越廣,在微時代面對的風險也越大。微時代危機呈現出多種與傳統危機不同的特點,因此要求企業在應對時作出及時、恰當的調整,這其中充滿了挑戰,如果應對不當,會對企業的形象造成極大的影響,”上海奧美集團總裁兼奧美公關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張曼華(Debby Cheung)說。
《微時代危機管理白皮書》對2011年度重大危機按公信危機、個人危機和品牌危機三大類別進行了排名及總結:
CIC首席執行官張偉 (Daisy Zhang) 表示:“即時監測和分析對微時代危機管理尤為關鍵。危機爆發時,信息的傳播速度以分、秒計算,網民、當事人、品牌、意見領袖以及媒體從不同視角,通過文字、惡搞、視頻、漫畫、經典再創作等立體傳播模式迅速傳播,公眾對危機的反應也會時時呈現在網上,如果未能及時有效的進行反饋,極易引發二次危機,甚至多重危機!企業應該建立長期的網絡口碑監測機制,聆聽社會化媒體上消費者反饋的心聲,了解網絡社交文化和語言習慣,學習如何管理和積累品牌的自媒體資產,這是每個企業在社會化商業變革時代的必修課,也是企業‘防患未然’,‘轉危為安’的關鍵?!?/p>
《微時代危機管理白皮書》還指出,負面觀點一旦開始在微博上傳播,容易引起其他遭遇類似不愉快經歷的用戶的共鳴,因此能迅速集中起一群自愿、持續播報負面消息的人群,這種基于“臨時共性”的集體認同,將事件中的“個體協同”演變成了“多邊協同”,從而使負面觀點迅速擴散。因此,在危機到來之前,企業或組織應該防患于未然,建立及整合其自媒體資產,在網上建立如官網、官微、官博等話語渠道,保持與公眾或主要利益相關者溝通,并與相關意見領袖、重要媒體建立良好互動關系。同時,企業有必要制定針對員工的微時代網絡行為規范,因為在危機發生的時候,企業內部基層員工、管理者往往與CEO同等重要。
微時代的來臨讓每個網民都成為自媒體,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消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公眾既是受眾,也是媒介。企業或組織應及時洞察到網民的情感和根本訴求,與網民進行平等、透明的對話。
關于奧美公共關系國際集團
奧美公共關系國際集團(www.ogilvypr.com )是一個全球性跨多領域的整合傳播公司,在全球80多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作為The Holmes Report 和PRNews評選的年度大型公關公司,奧美公共關系國際集團結合成熟的公關方法和創新的數碼傳播手段,為客戶制定傳播策略并帶來實際的商業成果。在集團成立以來的30年中,奧美公關為世界各地和來自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專業公關顧問服務。服務范圍涵蓋服務范圍涵蓋公共事務、企業傳播、財經公關、科技信息傳播、消費品市場營銷、醫藥保健營銷、奢侈品營銷、360度數碼營銷等領域。
奧美公共關系國際集團是全球較大廣告和傳播服務網絡之一WPP (NASDAQ: WPPGY, www.wpp.com) 旗下的成員。更多信息,請訪問www.ogilvypr.com。
關于CIC
CIC是中國領先的社會化商業資訊提供商,專業致力于幫助企業和組織充分利用中國社會化媒體和網絡口碑資訊來實現其整個組織的商業創新。CIC自2004年起就率先投身于網絡口碑分析技術開發,研究和咨詢領域,提出“IWOM - 網絡口碑”的新概念,并從客觀第三方的角度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調研咨詢,行業專題報告,以及技術解決方案和平臺,幫助客戶達成社會化媒體營銷和社會化商業創新的目標。CIC不但為企業組織的商業決策提供社會化媒體資訊,也整合和構建了中國第一款社會化商業支持系統 (IWOMmaster),來引領中國社會化商業的變革!更多信息,請訪問www.ciccorpora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