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瀚咨詢于最新調研 –
“2012全球內審能力與需求調查”及“該調查對中國企業內審職能的啟示”中指出:
“社會化媒體”和“云計算”入選內部審計人員最需改進熱門技術領域
北京2012年8月9日電 /美通社亞洲/ -- 今日,全球領先的商業咨詢和內部審計專業機構甫瀚咨詢發布其最新調研 --《2012年全球內部審計能力與需求調查》報告以及關聯白皮書 --《全球內部審計能力與需求調查對中國企業內審職能的啟示》。調查顯示,科技的日新月異要求內審職能做到“與時俱進”,內部審計專業人員必須深入理解“社會化媒體”和“云計算”等熱門技術以及這些新興技術所帶來的風險;內部審計人員對利用審計軟件和數據分析等技術來實施審計、防范舞弊和監督工作方面的需求正日益凸顯。然而,許多內部審計人員表示他們的技術水平尚存在提升空間,包括對新技術的理解和對技術推動型審計流程的運用;在個人技能和能力方面,有效“建立外部聯系/人際網絡”成為內審人員最為重視的領域。
《2012年全球內部審計能力與需求調查》報告是自2007年以來,甫瀚咨詢連續第六年開展的全球性的內部審計能力與需求調查。報告以技術為著眼點,圍繞“一般技術知識”、“審計流程知識”、“個人技能和能力”和一個新增領域“技術在業務流程控制中的使用程度”四個領域的近200個問題,評估了內部審計人員的技能和知識水平,以及識別最需改進的能力領域。超過800名來自全球的內部審計專業人員參加了調查,調查參加者包括來自上市公司、私營企業、政府、教育和非盈利機構的首席審計執行官、內部審計總監、內部審計經理和其他內部審計人員。圍繞此報告,甫瀚咨詢亦同步發布關聯白皮書《全球內部審計能力與需求調查對中國企業內審職能的啟示》,旨在剖析國際內審人員之內審需求在中國的實踐情況,為國內廣大內審人員帶來更多的借鑒。“幾乎每個企業的技術進步都為內部審計專業人員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甫瀚咨詢執行副總裁兼全球內部審計主管Brian Christensen說,“內部審計人員不僅要提升專業知識,了解新技術及這些技術可以如何支持業務活動,更要借助這些技術來更高效地開展工作。”
2012年全球內部審計能力與需求調查報告的主要發現及對中國內審職能的啟示:
1. “社會化媒體”及“云計算”位列“一般技術知識”領域改進需求較高位
對比2011年“一般技術知識”首兩位能力改進領域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GTAG 13-自動化世界的舞弊防范和檢測”,在今年的報告中,內部審計人員將“社會化媒體應用程序”和“云計算”列為第一和第二個首要關注點和最需改進技能領域。這表明新技術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和持續高速的發展,已對內審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內審人員必須能夠協同企業管理層,識別這些新興產物可能給企業帶來的風險,評估企業社會化媒體的管理能力,進而制定切實可行的使用政策和準則,并施以持續的監控來降低可能對企業造成的風險。甫瀚咨詢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內審業務主管李維剛表示:“有別于其他技術領域,社會化媒體和云計算的使用往往橫跨整個組織,這便產生了新的企業層面風險,隨著技術的應用范圍繼續擴大,內部審計職能需要與執行管理團隊合作,適當地識別、評估、監控和降低這些新興風險。”
對中國內審職能的啟示:根據調查,截止2011年底,中國網民人數達至5.13億。隨著社會化媒體在中國驚人的增長率,中國企業開始積極利用論壇、微博、社交網站、留言板等進行品牌推廣、企業業務擴展和外聯。這些舉措無疑給企業帶來了商機和便利,但隨之而來的相關風險也接踵而至。具體體現在:員工每天消耗于非業務目的上網時間對生產力的影響;為提高社會化媒體使用效率而增加帶寬對資源的損耗;受到病毒及惡意軟件的攻擊;個人資料和隱私泄漏的風險,以及因誹謗、不實陳述等導致的品牌聲譽受損等。對此,李維剛闡釋道:“在國內,社會化媒體的風險意識程度普遍偏低,再加上不重視信息技術的治理,因此企業往往都面臨著上述風險。應對這些風險的常見方法之一是實施適當的信息技術治理,同步向員工提供有關社會化媒體的風險意識培訓,并通過加強內部控制,例如提供應用指引、制定使用政策、設置權限并進行監管等措施,降低社會化媒體帶來的風險。”
同樣,在中國,“云計算”這種基于互聯網的超級計算方式,因其安全、方便、數據共享和無限可能的優點被廣泛應用。雖然“云計算”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企業的具體應用也還在摸索之中,但在中國32個省級行政區中,除了青海和西藏尚沒有公布相關規劃外,其他很多地方已經在大規模的新增服務器,加大力度建設數據中心。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當我們可以預見到“云計算”將會在中國有很大發展空間的同時,同樣需要認清企業在運用“云計算”時面臨的主要風險并盡早做出準備。這些潛在風險包括:提供商如何對客戶的數據訪問權限進行控制,并他們會否濫用權限?客戶如何知曉提供商是否遵守了相關的法律要求?客戶是否了解被“放到云上”的數據的實際存儲地以及對這些數據擁有哪些權利?一旦提供商使用相同服務器存儲多名客戶的數據,提供商如何確保客戶之間無法檢視他人的數據?“云服務”會否發生脫機?脫機后的恢復過程中,客戶的數據是否會遺失?“在考慮使用‘云計算’的過程中,內審人員應當有效發揮企業保證職能的角色,協助管理層和董事會識別及考慮使用‘云計算’所涉及的種種風險。”李維剛客觀指出,“從目前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上看,還遠遠達不到要求。中國企業內審人員的IT知識配備普遍較為薄弱,大部分企業的內審人員依然側重于單純的財務知識,缺乏有效開展IT相關審計的專業人員。當前,中國內部審計協會推出了《信息系統審計》、《內審人員后續教育》等準則,這對培養內審人員在技術上的進步和規范內審工作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隨著嶄新科技越來越多,內審人員必須進一步加強對于信息技術領域的重視程度,與時俱進,在當今日益復雜的商業環境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
2. 利用技術實施審計呈現出很大的改進空間
報告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在管理審計流程時沒有應用任何審計軟件技術。而即使在使用軟件的企業中,37%也是使用在最基本的文檔處理和電子表格軟件上,這個比率超過其他軟件的使用率。那些尚未應用任何軟件的企業中,只有四分之一計劃在未來一年內落實使用。內審人員期待在審計中運用的技術能有所改善。
對中國內審職能的啟示:在當前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下,信息系統于國內企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和廣泛。內審需要審閱企業產生的大量電子數據,因此審計軟件和信息技術于內審的應用就尤為重要。目前,中國的企業當中使用審計軟件的較少,其使用情況與國際上有所差距。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在于國內可供選擇的審計軟件一直較少。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內審專業人員的IT知識基礎并不強,大部分企業對于其重要性認識還不夠。隨著發展,國內內審人員素質將逐步提升,而利用的審計軟件也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開發。不難預見,利用審計軟件幫助執行審計在中國必定是大勢所趨。
3.未充分利用技術來執行舞弊防范、發現和監督工作
根據調查,有60%的企業并未利用數據分析或技術型審計來防范舞弊,僅五分之一的企業在技術的輔助下利用這些流程來發現、監督和調查舞弊。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內審人員及其所在企業對舞弊問題十分關注,他們期望利用技術來防范舞弊,并提高企業的效率和效益。
對中國內審職能的啟示:目前中國內審人員對于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基本應用有所不足,盡管在銀行、基金等金融企業已經開展了利用持續審計檢測可疑活動和優化企業防范舞弊的能力,但總體而言,這將會是一個長遠的目標。
4.建立外部聯系/人際網絡備受重視
在軟技能方面,受訪者表示更好地建立人際網絡關系,包括發展與企業外部有關人員的關系是他們的優先關注點。這表明內部審計高管及專業人員不僅意識到建立較佳實務的價值,也意識到以其他榜樣企業為學習目標的重要性。
對中國內審職能的啟示:在國外,建立外部聯系/人際網絡的目的更側重于不斷地學習,包括審計技術和不斷變化的商業模式。而在中國,建立有效的外部聯系/人際網絡,除了在技術層面可以確保緊貼最新科技和較佳方法論外,人際關系有時在推動商業發展方面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此外,亦有助于內審人員在其專業領域樹立自身的領導地位。
歡迎免費下載:
《2012年全球內部審計能力與需求調查》報告 (PDF)
《全球內部審計能力與需求調查對中國企業內審職能的啟示》白皮書 (PDF)
關于甫瀚咨詢
甫瀚咨詢(www.protiviti.com)是一家全球性的咨詢機構,幫助企業解決財務、技術、運營、治理、風險以及內部審計領域的問題。我們在20多個國家設有70多間分支機構,為超過35%的美國財富1000強及全球財富500強企業提供服務。我們亦與小型的成長型企業開展合作,包括計劃上市的企業,以及政府機構。
甫瀚咨詢是Robert Half International Inc.(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RHI)的全資子公司。RHI于1948年成立,為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成員公司。
甫瀚咨詢并非一間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故并不就財務報表發表意見或提供鑒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