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3年10月24日電 /美通社/ -- 中國美國商會于今日發布最新《政策聚焦》系列文件,著重探討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投資環境。這份名為“中國投資環境的機遇與挑戰”的文件,詳細闡述了具體行業的投資問題,并就12個行業提供了相關政策建議。
隨著中國著手調整經濟結構,以增加消費和減少固定資產投資,提高生產力和鼓勵創新發明,向價值鏈上游挺進,美國企業能在這些方面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價值。本次文件對改革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審批程序提出的建議將有助于保證中國持續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增強中國的創新能力、提升中國在經濟價值鏈上的位置并維持GDP的健康增長。
此份文件是繼今年9月推出以服務業為重點的類似文件后,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第二份《政策聚焦》系列文件。這兩份文件相結合,就中國在未來幾年為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所需實行的改革,提出了中國美國商會會員的預期。兩份文件還就近期啟動的上海自貿區以及新近重啟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在中國的投資環境下,最為常見的挑戰往往與針對外商投資的限制性條件和復雜不一致的審批程序相關。就此,本次文件提出兩點具體建議:
中國美國商會理解中國各部委在協調政策時面臨的諸多困難,并非常感謝中國政府在放寬針對外資企業限制方面采取的多項措施。中國美國商會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議能夠重新引起相關部委和部門的重視,為外資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尋求互利共贏的解決辦法。主要建議包括:
1. 農業
修訂1997年管理規定,使之與2011年《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相一致,允許更多外資進入中國種子行業,尤其是種子分銷和零售。
2. 業務流程外包
取消外資呼叫中心運營商在向中國國內消費者提供服務時不得超過合資企業50%的注冊資本要求。
3. 民用航空
對外資參與中國民用飛機制造項目采取更加靈活的投資要求和稅收待遇。
4. 清潔技術和電動汽車
取消對新能源汽車和能量型動力電池現存的一切所有權限制和合資企業要求,以便進一步推動清潔技術產業和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讓《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更符合“十二五”規劃的目標。
5. 商業銀行
放寬并最終取消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地方銀行的所有權限制。
6. 電子支付服務
向其他國內國際電子支付服務供應商開放市場,發布明確合理的許可要求。
7. 醫療衛生服務
將公私非盈利醫院在定價、稅收和其他政策方面的同等待遇納入法律。
8. 信息和通信技術
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刪除對目前應用廣泛的“增值”服務(多方音頻/視頻會議系統,網絡語音電話業務和互聯網內容)和“基礎”電信服務的投資和經營限制。
9. 保險
以對待中資保險公司同樣的方式和速度審批外資企業開設分支機構的申請(參照目前在審批省以下分支機構申請中采取的方式)。
10. 法律服務
簡化要求,消除不可預測的因素,縮短建立代表處和開設新代表處的審批時間。
11. 石油、能源和電力
解除特定國有石油公司在涉及海外投資時才可以授予外國石油公司油田位置和產量分成合同的規定。
12. 房地產
取消第171號文件專門針對外資企業的市場準入限制,簡化審批程序,以提升該行業的整體透明度,實現先進管理技術和建設實踐在中國的傳播。
13. 零售
取消針對外資零售商的所有權上限限制。
有關《政策聚焦文件:中國投資環境的機遇與挑戰》的內容,請訪問: www.amchamchina.org/wp-investment。